通姦,包二奶
目前位置 > 首頁 > 文章分享

微笑的離婚

康健雜誌 69期 文.邱玉蟬

離婚是夢的破碎、理想的毀滅。

當婚姻走到離婚這一步,該挽回還是離開?

離婚後,又怎麼再開始一個人的人生?

我還記得,那時我們住在汐止公寓五樓,結婚前幾年,我們一直很甜蜜,都是他背著我上五樓;他從來沒有自己吹過頭髮,都是我幫他吹的,早晨連牙膏我都幫他擠好。

他開始外遇後,常常不回家,晚上我就到頂樓等,望著遠遠每一部進社區的車子,夜愈來愈黑,我知道他不會回來了,我就拿起米酒一直灌,直到酩酊大醉地睡去,隔天我裝著若無其事地照常上班,不敢讓同事知道我的狀況,我瘦到只剩42公斤,裙子即使加了一個拳頭還是太鬆。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兩年多,直到他同意離婚。

***

說著20年前的往事,女主角楊敏秀,神情自若,彷彿說的是小說書上的情節。穿著白色無袖上衣,外面罩著白色西裝外套,提著公事包,楊敏秀現在是保德信人壽業績亮麗的執行壽險顧問之一。離婚後,她搬了家,換了工作,全心全意開創自己的人生。

台灣的離婚率每年攀升,從1998年的2.0對(每千人口)到2003年的2.9對,是全球第五名。每一個人離婚的故事,也許不盡相同,卻一樣地痛楚。「離婚的痛,像是截肢般撕裂,血肉糢糊的痛,」也離過婚的實踐家庭與兒童發展研究所所長謝文宜指出。離婚一定是痛苦的,不論是想要離開的人,或是被迫離開的人。

「離婚是一個夢的破碎,一個理想的毀滅,更何況失落的不只是夢、對方或自己,還有共同回憶和朋友要割捨,」謝文宜說。

不過,「離婚也是最好的發明,」作家陳若曦說。她和先生的浪漫與革命情感,在結婚35年後畫下句點,「理想不同,沒有必要硬把兩個人死綁在一起,要給彼此自由。」

理性思考離婚的理由與決定
做離婚選擇時,面對是岔路,離或不離,兩條路都不會好走,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條路是比較容易。

「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很重要,」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社工師孫禎說。結婚或單身都有利有弊,必須要想清楚,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提醒。

在報社擔任記者的林素如,結婚當天,就因為婆婆覺得不受尊敬,因而和婆婆大吵了一架,當場就說要離婚。往後的日子,即使沒有和公婆住在一起,婆婆對媳婦要求,讓工作忙碌的她無法消受,和婆婆的衝突,不停浮出檯面。結婚兩年多,她總是在哭泣與吵鬧中過日子,她問自己:「這是我要過的日子嗎?」終於和先生分居幾個月後,離了婚。

離婚後第二天,清晨醒來睜開眼睛,見到陽光從窗戶灑進來,林素如笑了出來,「這就是我要的一個人的生活,」過去的心理壓力完全消失,她靜下心來寫稿,重新開始過生活。
有著甜甜的笑,林素如堅信,「人生並不會因結婚而變得更圓滿與完美,而是我能不能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夢。」

留美博士,專長神經生理學,曾是大學教授的齊淑英感嘆,在婚姻中很難有自我。

齊淑英和第二任先生結婚後四年多回台灣任教。先生在矽谷高科技業工作,經常隔洋電話訴苦在社交場合沒有另一半一起出席的不便,讓她覺得壓力很大,好像虧欠他。她想了想,要這個婚姻,就會沒有自己,沒辦法實現後半輩子的理想。她先生常說,「我有吃的,你就有吃的。」齊淑英心想,「沒有你,我也有吃的啊。」她不想當任何人的附屬品,決定後半輩子要為自己而活,「離了婚,啊,海闊天空,」她開懷地大叫了一聲。

有沒有努力過?
決定離婚,首先要思考的是,自己是不是在婚姻裡努力過?楊敏秀回憶起她的婚姻,唯一感到遺憾的是,沒有努力去為婚姻解套,「先生大半時間不回來,一見面我就跟他說,我們離婚吧,等於是把他往外推。」

結婚兩年多後離婚的林素如雖不後悔,但是遺憾過程沒有好好處理,回憶自己的婚姻,是一連串的爭執與淚水,「在過程中,自己也許太過任性與賭氣了些。」

謝文宜認為,大多數人往往太早放棄。要問問自己,「美好的仗是否已經打過?」然後所做的離婚決定,也許比較不會有遺憾。除非有暴力危及生命,否則應該給彼此機會。晚晴基金會輔導義工老師陳慕柔認為,在婚姻裡要用心經營,把它當做修學分一樣,要努力過關。如果還是被當掉,至少盡力了。

要能養活自己

決定要離婚,首要條件是要有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,可以養活自己以及孩子。

要問自己,是否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?有沒有辦法一個人過日子?會不會從此再也找不到伴侶?在晚晴擔任過三年義工的陳若曦,看過太多哭哭啼啼的女性,先生外遇,想要離婚,卻一點經濟能力都沒有,走也走不了。陳若曦因此建議女性,最好在結婚前要問自己萬一婚姻生變,有沒有能力獨立養小孩?如果有,才勇敢地結婚生子,沒有的話,先存錢再說。

廖清碧也認為,女性應該要有危機意識,即便是家庭主婦,也要規劃屬於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。危機不一定是婚姻危機,萬一對方失去工作能力,至少有一筆錢可以應急,廖清碧說。

放下不捨、憤怒與過去所有的美好

離婚的當下也許只是找一個容易的出口。要面對的問題,往往在離婚後才一一浮現。首先要面對的是憤怒,要放下對對方的生氣、放下受害者的心態,也要放下所有美好的回憶與悔恨。

根據晚晴基金會針對來求助者的統計,外遇一直是婚姻問題的第一名。「要學習放下,放下自己的不甘心與不捨,」廖清碧指出。「最怕的是,陷在失婚裡,一直坐在裡面哭,就這樣哭了一輩子,」謝文宜說,必要時可以找專業諮商人員談一談,復原得比較快。

市立療養院的精神科醫師楊連謙也建議,應該避免一再縱容自己掉在被背叛的情緒裡,停止這樣的傷害。

在情緒過後,謝文宜建議,應該要思考自己在上一個婚姻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要想清楚問題在哪裡?避免再下一段關係裡,重蹈覆轍。

重建自我

離婚後,重建之路才剛要開始。

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社工師孫禎說,離婚後,最怕自暴自棄,改變與否在於自己,鑰匙是握在你的手裡。成為一個自信的女人,要讓自己看到自己。

在美國、新加坡及台灣都做過婚姻輔導,謝文宜比喻,離婚後的自我重建,有點像是浴火重生,要想像自己是站在最深的谷底,開始往上爬。要重新想一想,你的人生要的是什麼?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?

面對自己,勇敢去冒險

婚姻就像是一所學校。

楊敏秀雖然離了婚還是肯定婚姻的價值,她認為,進了婚姻學校,是去學習如何愛、包容、妥協、溝通與相互扶持。

親密關係,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要一起努力、嘗試。如果努力過了,明白做朋友比做伴侶更適合,接受這樣的結果,帶著祝福和尊重對方的心,學習放手,人生可以更快樂,謝文宜說。

離婚後最大的適應是如何看待自己,千萬不要認為你自己就是個失敗者。當初陳若曦的先生一直不肯離婚,因為怕失面子。陳若曦力勸,離婚只是我們彼此做了不同選擇而已,不是失敗與否的問題。
謝文宜建議,把離婚的經驗當做人生中一個比較艱難的學習功課,學習了解自己與親密關係。「要抱持最慘的我都經歷過了,還有什麼是我不能面對的?要更有勇氣去冒任何的險,」謝文宜說。

如何和孩子談離婚

當父母分居或是離婚時,所有的孩子都會感到很強的失落。

小孩可能會退縮、暴躁或是出現其他行為問題。

當孩子經歷這些情緒困擾時,孩子需要父母、家人的全力支持。

■當你做了決定,或是確定會離婚時,儘早告訴孩子。在任何改變之前就要告訴孩子。

■不要告訴孩子你們婚姻出問題的細節。

■告訴孩子可能會有的改變,包括搬家、轉學。父母應該聽聽孩子的問題,並且回答他們的疑問。

■如果可能,父母應該一起告訴孩子關於離婚的事。

父母應該不要在這件事爭吵,而是要一起支持孩子的想法和感覺。

■一定要再三告訴孩子,爸媽離婚不是孩子的錯。

關於爸媽的離婚,孩子沒有任何的責任。

■不要把孩子當做傾訴的對象。

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對方──要負起安慰你的責任,孩子會很痛苦。

■必要時,告知學校老師關於離婚的狀況,讓老師可以協助孩子處理情緒困擾,晚晴輔導義工,也曾是小學老師的陳慕柔建議。

短波
想當爸爸要趁早
許多男人將事業擺第一,計劃30歲之後再成家當爸爸。但這想法恐怕得做些修正,研究顯示,男人和女人一樣,也有適合生育的年齡限制。

刊登在《生殖暨不孕》期刊的一份研究發現,男人也有生殖能力的生理時鐘,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。超過35歲男性精子的染色體缺損比年輕男性高;且精蟲的活動力也比較差,比較容易造成不孕。

「過去多把生育年齡的焦點集中在女性,」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工程部門辛夫醫師說,「看來,男人也該盡早成家當爸爸。」

(張曉卉編譯)

Line線上客服
返回上一頁